|
中國App到底在讓印度怕什么?印度人Ramesh感覺自己就要失業了。 這是印度官方宣布將禁用59款中國App后,Ramesh的第一反應。他在印度班加羅爾的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工作,這家公司總部位于北京。 去年Ramesh還在擔憂中國企業前赴后繼涌向印度市場,會將這里變成競爭激烈的紅海,沒想到形勢在2020年急轉直下。 “我們學過中文,我們這些在互聯網行業工作的印度人都很焦慮,但確實有很多印度本地人支持這項政策,有一些當地人持看熱鬧的心態。”Ramesh告訴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雖然他所在公司的產品并不在封禁列表上,但他十分擔心由此會影響不少中國公司對印度市場的投資,甚至撤出。 印度對不少中國公司而言是“出海圣地”,但其“反復”的性格也讓這塊市場對投資者充滿不確定性。這個中國互聯網人夢中的淘金大陸,正發生著什么?印度又為何如此“懼怕”中國App呢? 印度對中國App下手了 6月29日晚21時左右,一則由印度電子信息技術部(NIC)發出的“中國App禁令”,在中印兩國引了軒然大波。印度官方將在支持網絡的移動和非移動設備上,禁用由中國企業開發的59款應用。 隨后,印度官媒PIB India在推特上發出了被禁的中國App列表。 從風靡海外的短視頻產品TikTok(抖音海外版)、Likee、Vmate,到印度版微博Helo、Wechat(微信)等社交產品。從Baidu Map(百度地圖)、Shareit(茄子快傳)、UC瀏覽器、QQ郵箱等工具類產品,到Club Factory、Shein、ROMWE在內的跨境電商平臺,無一幸免、均在被禁列表中。 不過,吃雞游戲的海外版PUBG,以及陌生人社交產品探探的海外版Tantan,則逃過一劫、并未出現在封禁清單中。 對于此項禁令,印度給出的官方解釋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合法主權和網絡安全”。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聲明,已從多種渠道收到印度互聯網用戶對于中國App的投訴,聲稱其個人信息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被盜用、甚至流傳到印度境外。 經刺猬公社多方求證,截至發稿前,字節跳動旗下產品TikTok和Helo已被印度區谷歌和蘋果商店正式下架,其余產品目前還能在應用商店中搜索到。 “已下載的App還能正常使用,不過大概7到10天內(禁令)會全部生效。” Ramesh說,列表里的59款中國App,除了TikTok的產品服務器在海外,其余產品的服務器均在中國。“禁令肯定會從互聯網IP訪問層面上生效,這意味著印度人民想要使用這些App可能需要Vpn服務。” 另外,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即使不少印度人使用的是中國品牌的手機,國內互聯網公司也難以通過預裝App的方式來解此困境。 然而,印度本土的信息化技術專家們,卻并不看好禁令未來的執行效果。 “封禁App歷來就是業界難以攻克的技術難題。如同TikTok之前就曾被印度下令封禁,雖然用戶無法在谷歌和蘋果商店中搜到這款應用,但人們還是能通過網絡下載APKs格式的文件,并成功安裝軟件。” Shashank,印度德里國家大學的信息技術研究員在接受TOI采訪時說。 不過,APKs格式的文件大多是非官方版本的產品,互聯網公司也無法對此類文件進行定期維護升級,這對用戶的信息安全將造成更為嚴重的威脅,極有可能造成網絡犯罪率的提升。 另一位互聯網信息技術研究員Prateek也表示,如果所有印度互聯網服務商執行此禁令,由于需要屏蔽的產品域名過多,很大程度上會誤傷其他應用,效果得不償失。 印度禁用59款中國App一事也在6億多印度網民中,也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相關話題 “BoycottChina(抵制中國)”、“ChineseAppsBlocked(中國應用被禁)”,一度沖上了社交媒體熱度榜前列。 部分印度網友支持政府推出的禁令 部分印度網友反對政府推出的禁令 從推特相關發文來看,印度民眾對禁令的態度呈現兩極分化態勢。 其中不乏有振臂高呼、大喊“決策英明”的禁令支持黨,有人判斷他們大多不是這59個中國App的深度用戶。也有印度網民對此痛心疾首,認為此舉將對印度互聯網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 進退兩難的中國企業 6月30日的凌晨,對大多數出海印度的中國互聯網人來說,注定是個不眠夜。震驚、焦慮、憤怒、迷茫,被寫在了不少人的朋友圈里。 “奧利給(假笑臉表情)。” 一位內容出海創業公司的合伙人,在政策出臺的第一時間,在微信朋友圈反諷式地表達了內心復雜的情緒。 “這種不明智的做法,終將把印度拖向貧窮落后的深淵,不留一絲余地。” 一位深耕于印度互聯網市場多年的資深運營,怒其不爭地感嘆。 “印度精英階層在看待中國互聯網產品上普遍精神分裂,想積極合作又處處戒備,想引入投資又擔心被控制,想好好學習又自命不凡。”一位印度跨境電商創業者,在朋友圈中如此評價。 實際上,早在這次禁令之前,一些中國App早已領教過印度的各種“不確定”。 TikTok是字節跳動推出的短視頻出海產品,也是抖音的海外版,自2017年與Musicaly合并后短短幾年便風靡全球。據印度發布的數據顯示,TikTok目前在印度的總用戶量超過2億,月活躍用戶數約1.2億,來自印度的下載量占海外總下載量的30%,印度是TikTok最大的海外市場。 Helo則是字節跳動于2018年面向印度市場推出的一款內容社區app,支持14種印度小語種,用戶數也于2019年突破5000萬。 不過,在印度“乘風破浪”的字節跳動,早就被盯上了。 2019上半年,印度政界人士便以TikTok平臺中存在危害兒童的色情內容為由,建議在境內屏蔽該產品。經當地法院審理后,TikTok被判下架兩周。市場研究公司Sensor Tower曾分析這段時間內TikTok損失的新增用戶約為1500萬。TikTok官方也曾表示兩周內的日均損失為50萬美元。 好不容易一波已平,不想另一波又起。 今年五月中旬以來,有部分印度用戶大量收集TikTok平臺中有關家暴、虐待兒童、種族歧視、殘害動物等相關的負面視頻,并集中將其轉發在Twtiter上,挑起了印度網民對TikTok產品的反感情緒。這導致印度網友們集體涌入谷歌和蘋果應用商店中,給TikTok打一星并留下百萬余條差評,產品的評分從4.5一路跌到1.2,直到谷歌官方出手干預,狀況才有所好轉。 然而未等TikTok喘口氣,又遭遇此禁令。 據媒體“晚點”報道,如果59款中國App在印度境內被全面封禁,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總損失將高達百億美元,而字節跳動必定首當其沖,損失規模在60億美元左右。 禁令發布14小時后,TikTok印度區負責人Nikhil Gandhi,首次向媒體作出回應。 “TikTok還是一如既往地遵循著印度法律中對互聯網用戶隱私和信息安全的相關規定,并沒有將任何印度區的用戶信息與境外政府分享。” 此番回應并沒有透露字節跳動對禁令的后續應對措施,但似乎并未打算放棄印度市場,而是持以觀望態度。 除TikTok、Helo、Vigo之外,其余被封中國App多為騰訊、百度、阿里旗下的產品。雖然數量較多,但騰訊和百度的多數出海產品日前就已主動下架,留在應用商店中的產品下載量也不是很高。阿里系的UC Browser(瀏覽器)和Vmate(短視頻)雖有一定的印度用戶基礎,但此前有報道稱,阿里將于今年全面收縮內容出海戰略,UC產品線就在收縮計劃之內。 有接近阿里Vmate產品的行業人士稱,禁令發布后該項目的團隊已于內部解散,成員可以選擇離職或轉崗。 6月30日,刺猬公社就禁令后印度區的業務調整問題,向字節跳動、騰訊、阿里三家公司求證,截至發稿前,三方均未給予回復。 除了BAT巨頭,印度市場中還有很多中國互聯網初創企業,它們沒有大廠的雄厚資金和團隊實力,雖然未出現在印度政府的禁令清單中,但對未來更加多了一分不確定性。 刺猬公社聯系的幾家中國出海創業公司中,有的不愿在輿論當下過多發聲,有的被“上面”要求不得接受采訪,還有的稱已經撤出了印度市場,伺機尋找新的出海方向。 這場博弈,印度就是贏家? 禁令引發的抵制中國應用浪潮,在印度社交媒體中不斷發酵。而中國互聯網出海產品的競爭對手——印度本土互聯網產品,有不少也站出來公開支持禁令。 TikTok的競爭對手之一,短視頻產品Roposo的母公司InMobi科技公開宣稱,印度此舉將為Roposo的發展開辟廣闊的印度市場,而Helo的競品ShareChat(社區+社交產品)也將因此而獲益。 Sharechat在Twitter上的官方賬號就此發表了聲明 Bolo Indya, TikTok在印度的另一個本土競爭對手,也就此公開發表了聲明。 “出于同樣的考慮,我們支持官方的決定。這對Bolo Indya和其它印度App來說都將是一次機遇,讓我們最大程度地傳遞價值、保護印度的文化和網絡安全。” Bolo Indya公司CEO、聯合創始人Varun Saxena說。 印度最大移動支付和商務平臺Paytm的創始人Vijay Shekhar Sharma,也在Twitter上發文支持政府的決定。 “這是為了國家利益邁出的大膽一步,距離建立印度自身的互聯網生態體系又近了一步。印度本土的企業家,是你們為了國家和人民建設印度互聯網世界的時候了!” 另一方面,也有印度市場人士對禁用中國59款App持謹慎態度。 “就禁令清單上的59款中國App而言,其在印度的總月活用戶數超過5億,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印度智能手機用戶都將受到影響。”印度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的數據分析師Tarun,在接受Techcrunch采訪時說。 中國的互聯網出海產品,的確已經日漸融入印度網民的生活中。騰訊旗下的PUBG Mobile,在印度復制了中國的“千播大戰”,不少普通玩家借此機會成為知名游戲主播,其火熱程度曾引起莫迪總理的關注。TikTok在內的短視頻產品,也在印度“造星”無數,社會底層的普通人憑借才藝變身超級網紅,并取得了不菲的收入。 印度大多數獨角獸企業的背后,也都有中國資本的身影。雖然Paytm的創始人不斷向印度用戶表明立場,多次聲明它是一家印度公司,但阿里巴巴仍是它最大的投資方。在印度電商、互聯網金融、物流、文娛等多個領域中,中國投資的印度公司更是比比皆是。 可以說,2014年起陸續進入印度市場的中國企業,極大地推動了印度互聯網的發展。而中國智能手機出海印度,更將其帶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Techcrunch數據顯示,中國品牌的智能手機在印度市場占比超過80%,如果中國企業全面退出印度市場,當地的互聯網及通信水平將大幅度倒退,甚至會影響普通民眾的基本生活質量。 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中,排名前五的分別為小米、Vivo、三星、Realme,和Oppo 不過,印度當局對此顯得不以為然。 就在印度官方商議出臺封禁中國App的會議中,印度政界高層也將“以最高級別抵制中國5G設備”提上議程,目標直指華為在內的中國通信技術供應商。 “目前發生在中印互聯網世界的,可能只是事情的表象。它背后有著復雜的地緣政治因素。”Hancy在接受刺猬公社采訪時說道,他曾任職于阿里巴巴和Paytm等知名互聯網公司,在跨境電商領域從業多年。 “不過對于中國互聯網公司來說,此時撤出也并未是壞事。雖然少數產品在印度市場的數據表現不錯,但無論是信息流業務還是電商業務,在印度市場目前的收益都較低。”Hancy說。 但另一方面,也有中國企業表示,不會退出但會將目光轉向更多元化的市場。 “公司業務還正常。在未來,我們會持續關注印度,不會因為短期的局勢改變我們的初衷。” 深度關注印度出海市場的中國自媒體志象網創始人胡劍龍表示。 “但即便如此,志象網未來也將不局限于印度市場。我們將以此作為起點,跳到更多的新興市場。”胡劍龍說。 無論如何,對中國互聯網公司來說,出海本來就意味著要隨時接受大浪洗禮,但相信明智的互聯網出海人總會找到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去戰勝困難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商景網立場) 上一篇微信私域里的”戰爭“下一篇網絡安全審查辦法 |